越南农村移民现状调查分析(越南“偷渡”事件:“不认命”导致走极端)
对于每年偷渡的人数,越南并没有官方统计,但从安城县陆陆续续冒出的新房可以看出,这里的人总有办法弄到些钱。当然,外人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。这也让“越侨”一词对不少越南人来讲讳莫如深。
提前摆在供桌上的照片,怅然若失的表情,食不甘味的双亲……虽然英国方面还没确认埃塞克斯集装箱案件遇难者的身份,越南义安省安城县的一些家庭已经笼罩在一片阴云中。根据越南官方公布的信息,报案的24个家庭中有5户来自这个占地近500平方公里的区县,知情人士称,偷渡事件很可能涉及更多安城人。

▲图/法新社
对于每年偷渡的人数,越南并没有官方统计,但从安城县陆陆续续冒出的新房可以看出,这里的人总有办法弄到些钱。环境污染、土壤盐碱化加上台风频频袭击,导致这里农耕条件恶劣,如此环境使得越南北中部地区的人从来就相信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“不认命”导致“走极端”——骨子里的那股倔强甚至让其他地方的越南人敬而远之。没有别的出路,只能出国闯荡,然后通过“地下钱庄”寄钱回国。当然,外人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。这也让“越侨”一词对不少越南人来讲讳莫如深。
10月26日,义安省公安部门发布消息称,该省抓捕了4名涉嫌组织人员非法出境的犯罪嫌疑人。这4人涉嫌组织人员非法离境至澳大利亚务工,公安人员已经从他们身上截获超过400份尚未办理离境的人员材料。要知道,400人相当于一个村庄的人口。当天,来自义安省都城乡一名农民的报案又让警方吃了一惊——为给儿子筹借约3万英镑的“介绍费”,他居然拿自家的房产证做抵押,但现在儿子音讯全无。
“中部人很‘团结’,一走全村人就都一起走了。”谈到“偷渡”,河内一名当地人这样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。中部,越南人眼中的凄风苦雨之地,没有红河与湄公河这样的大河冲积出的富饶平原,为赚钱踏上不归路不是新鲜事。
“我非常对不起您和父亲,母亲。我去不了国外了。父亲、母亲,我爱你们。我快要死了,不能呼吸了……”“哥哥,你一定要努力工作,帮父母还清债务啊。”这是来自越南河静省干禄县安镇的范氏茶眉给母亲和哥哥发的短信,消息发出时,“死亡货车”正行驶在从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到英国港口的途中。范氏茶眉今年从日本打工回来,用自己的积蓄给哥哥买了一辆出租车。10月3日,她离开越南前往中国,随后去了法国。
英国广播公司(BBC)近日援引越南国内反人口贩卖组织人士的话称,过去,选择前往欧洲和英国的越南人大多来自海防市或广宁省,但过去10年,义安、河静、广平等相对贫困的省份也开始出现大量移民英国的越南人。大部分偷渡者会先在俄罗斯或者东欧“歇脚”,最后一个中转站往往是在英吉利海峡旁的法国。
10月28日,越南媒体披露了一张照片:在法国北部加来海峡省贝蒂讷郊区一个树林里,一群“准备去英国”的越南青年围坐在一起,由于已渐入深秋,他们在四面透风的简易帐篷里瑟瑟发抖。

▲英媒报道截图
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衣远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,越南人向海外移民有一定的历史传统。早年在法属时期,有不少越南人远赴法国谋生和求学,冷战时期一些越南人去了苏东国家。越南人大规模流向海外是在1975年南越政权垮台后,它形成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“船民问题”,也奠定了当今世界上分布广泛的越裔社区格局。
衣远表示,自上世纪80年代革新开放以来,越南经济移民日渐增多,但城乡和地区差距仍然显著,诸如北部山区和中部地区有许多贫困农村。加上移民传统以及海外联系,不少越南人对出国追梦怀有期待,甚至通过偷渡来寻找发家致富的机会。
环球时报记者 允煦 青木 陶短房 纪双城 胡博峰 赵雨笙 单颉 丁雨晴
文章链接:https://aitcweb.com/yimin/101340.html
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建议,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。如有侵权请联系hr_110@outlook.com,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,本站将会立即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