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92移民美国后要申请工卡吗(美国eb-5区域中心的“小绿卡”)

说到美国的“小绿卡”首先要从美国EB-5项目说起,

2022年重启后的EB-5带来各种利好,

开启了新一轮快速通道,

申请人最快 2-3年 就能拿到身份,实现快速赴美!

美国EB-5政策回顾

V92移民美国后要申请工卡吗(美国eb-5区域中心的“小绿卡”)

1990年美国国会创立基于就业的第五类(EB-5)移居计划

投资者通过投资100万美元到美国的企业并创造10个永久性全职工作而获得永久居留身份。

1992年推出区域中心项目

参与区域中心项目的投资者只需要投资50万美元,

同时创造的间接就业也视为投资就业。

2005-2006年缓慢增加阶段

这期间I-526申请达到300份,

I-526 批准率超过 50%。

2008-2010年快速发展期

为摆脱次贷危机的影响,

美国积极实施并发扬区域中心法案,

这一时期无论申请人、区域中心,还是服务律师的数量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。

2011-2016年井喷期

由于EB-5对美国经济恢复的成效显著,

美国政府大力支持 区域中心 建设,

这期间中国申请人数量猛增,年申请量达到15000户。

也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“排期”

2015年美国国务院宣布5月1日首现排期,中国投资人排期长达 8-10 年。

V92移民美国后要申请工卡吗(美国eb-5区域中心的“小绿卡”)

2017-2021年冷清期

2019年EB-5投资金额涨至 90万美元 (目标就业区TEA内)和 180万美元

2021年6月30日EB-5区域中心法案到期,并未获得延期,

EB-5区域中心暂时处于停摆状态,EB-5几乎无人问津。

2022年新政重启

2022年3月15日,美国总统拜登签署 EB-5 区域中心法案,

宣布延期至2027 年9月30日,

投资金额调整至 105万美元 或者 80万美元 (目标就业区TEA内)。

EB-5新法案从每年10000个签证名额中 预留了32% 的名额,

包括: 乡村项目20%,城市高失业地区(TEA)10%,基础建设项目预2%。

以上预留的签证如果第一年有剩余,

会转到第二年继续使用,

第二年仍剩余,将转入常规EB-5配额。

2021.10.1-2022.9.30 财年的3200个名额几乎没有使用,

将全部保留到 2022.10.1-2023.9.30 期间,

所以这两个财年将是一个 窗口期

申请人如果符合预留签证要求,

无需排期,2-3年即可获得美国绿卡,

实现弯道超车。

什么是美国“小绿卡”?

V92移民美国后要申请工卡吗(美国eb-5区域中心的“小绿卡”)

EB-5新政允许投资人在递交 I-526E 移民申请的同时或之后,

满足 “在美国合法停留超过90天” 的要求,

即可递交I-485身份转换,称为 “双递交”

同时可申请 工卡 ( EAD: 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Card)和 旅行证 (AP: Advance Parole ),

这张EAD工卡享受的权益和美国绿卡几乎无差,可以理解为美国 “小绿卡”

EAD卡

EAD是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Card的缩写,

意思是工作许可证,简称:工卡。

持有EAD工卡意味着持卡人已经获得许可,

可以在美国 合法工作 ,并开设银行账户、申请税号等。

要注意的是,在工作许可获批前, 不能进行工作

AP

Advance Parole英文直译指“提前豁免“,

AP也叫回美纸,

是签发给在美国没有永久居民身份的外国人,

可以让他们在没有签证的情况下离开美国后 再次 直接进入美国境内。

如果没有绿卡或合适的签证,

在离开美国的时候必须申请回美纸,

否则再次入境的时候就会被不允许入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提交工卡和旅行证申请后,

等待获批期间 不能离开美国

目前工卡审理周期大约 3-6个月 左右,快的在2个月左右;

旅行证新政下不到 1年 的时间。

“小绿卡”能解决尽早留在美国的需求,

同时申请人可以在等待I-526E的过程中,

自由进出美国和在美工作、学习、生活,直到获得绿卡。

V92移民美国后要申请工卡吗(美国eb-5区域中心的“小绿卡”)

“小绿卡”适合的群体

1.已经在美国读书的学生群体

2.希望尽快陪同孩子入境读书的群体

3.希望第一时间入境美国,在美国境内等待身份获批的群体

不是每一次窗口期都有人抓住,但总有人能抓住。

2009-2014年前后的申请人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功办理了美国身份,

之后的申请人就需要漫长的排期。

2023年新财年开始,

又是新的窗口期,这次您能否抓住机会呢?

文章链接:http://aitcweb.com/yimin/101594.html

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建议,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。如有侵权请联系hr_110@outlook.com,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,本站将会立即删除